▲*月7日,阮同民在14號館時光印記展位接待觀展市民印刷機。 本版圖片均由深圳晚報記者 許嬌蛟 攝
深圳新聞網2023年*月*日訊(深圳晚報記者 許嬌蛟)見字如面,紙短情長印刷機。于文化體驗空間中回望歷史,印刻時光。
在第十九屆文博會的14號館,深晚記者看見了一臺復刻191*年款式的老式印刷機印刷機。100多年前,它是世界主流的凸版印刷設備之一。只要走近細細觀察,就能發現它應當被主人一直悉心保管,黑色的金屬機身光彩依舊,古樸而精巧的機械感撲面而來。
這臺老式印刷機沒有電路,使用時靠人力運轉印刷機。操作者要轉動機器飛輪,同時用腳踩動機器底部的踏板,然后握住手柄離合向下拉。隨著齒輪帶動墨盤運轉,機器發出連續的“咔嗒咔嗒”聲,一份字跡清晰有著凹凸質感的卡片就誕生了。
每次參會都有收獲
文博會助力非遺傳承
這臺老式印刷機的主人名叫阮同民,也是14號館時光印記展位的負責人印刷機。阮同民告訴深晚記者,他一直秉持著讓自己成為“從時光的‘守藝人’到非遺的“煥新者””的信念,多年來,傾盡全力傳承非遺,而文博會正是他對外展示深耕非遺產業的一扇窗口,也是他對接文旅合作資源的重要平臺。“今年是我第四次參加文博會,每次都有收獲,每次都信心倍增。”他說。
阮同民說,自己出身“印刷行業世家”印刷機。出于家庭影響和個人愛好,從2011年開始,他就從全國各地陸續收集了15臺鑄字機、30多套活字印刷設備,以及*0多臺不同年代、不同型號的老式印刷機。“這些寶貝收集得多了,我就想‘獨樂樂不如眾樂樂’,干脆辦個面向公眾的博物館,讓大家都來感受歷史的厚重和懷舊的浪漫。”阮同民說。
就這樣,阮同民在山東青島開辦了時光印記印刷博物館,并逐漸培育了非遺小鎮、微光書店、漢字文創館、活字印刷體驗館等多重業態,在全國*0多個城市的近百家景區、書店、特色小鎮等展開深入合作,探索出了一條“文化體驗+文創零售”的特色模式,而這一特色模式的構建與他參加文博會密不可分印刷機。
2017年首次參展
投石問路獲熱烈反饋
“2017年,我第一次跟隨山東代表團參加文博會,那時我們還沒有獨立的展位印刷機。當時,‘工匠精神’和‘文化自信’的社會氛圍很濃厚,文博會上人人都在談‘文創’,我深受感染。我帶來了一臺1910年前后的小型印刷機和一套活字印刷設備,受到了參展觀眾的熱烈歡迎。大家在我們展位前面排起了隊,都想親身感受一下手工印制一張明信片。”回憶起第一次參加文博會的盛況,阮同民記憶猶新。
也正是得益于這次參展,不少參會的文旅景區負責人關注到了他的文創業務,并邀請時光印記的產品入駐景區印刷機。“這是一次成功的‘投石問路’,正是因為在文博會上收到了很多積極反饋,我決定往后要繼續參加,探索更多的市場可能性。”阮同民說。
文博會一年比一年火
深圳助非遺煥發新生
從2017年到2019年,阮同民攜團隊連續三年參加文博會,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就是反響“一年比一年熱,一年比一年火”印刷機。“通過參加文博會,我們對接了類似華僑城、陜文投、南京文投、浙江吉印通書店等眾多文旅合作渠道,認識了許多在文創、非遺傳承方面的合作伙伴和同道中人。”阮同民告訴深晚記者。
這三年也是時光印記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的三年,團隊從數人增長到50多人,打造了一系列文創“爆品”,在線上線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;同時,在全國拓展了300多家直營店、店中店,覆蓋了華僑城甘坑小鎮、三亞千古情、杭州河坊街、宋城千古情、首都博物館等知名旅游景區印刷機。
“今年,我們升級了非遺體驗,推出‘非遺煥新’項目,計劃在第十九屆文博會吉印通行新品發布,推薦我們最新研發的‘非遺研學包’,讓對非遺感興趣的人可以把它輕松帶回家里體驗印刷機。”阮同民說。
“非遺煥新”項目也融合了阮同民對文化傳承的理解印刷機。“我覺得文化傳承是一項繼承功課,更是一個創新課題,我們必須要把非遺文化和時代的嶄新活力、人們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,才能讓這些歷史財富真正地煥發新生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深圳是一個能幫助非遺煥發新生的地方。”他說。
在阮同民看來,深圳是一個富有活力、勇于創新和擁有廣闊國際視野的年輕城市,在文創開發、工業設計、交流平臺、市場運作等領域資源富集印刷機。“我覺得深圳最大的優勢就是‘沒有包袱’,集合了很多有思想、有眼界的年輕人。我想,把這些優勢和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的鄉土民情、傳統技藝結合起來,就能夠匯集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,這是我們這代非遺傳承人的使命。”他動情地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