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廣網南平2月2*日消息(記者羅曉英)初春時節,南平市順昌縣下沙村沿途林木綠意盎然,繞村穿流的華陽溪賦予下沙村以靈動,再現了“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”的田園風光;村口長廊處,村民正圍坐閑聊,不時傳來朗朗笑聲……這便是下沙村的愜意時光南平。
下沙村位于南平市順昌縣西部,轄下沙、黃坑、半嶺*個自然村,現有國家級生態林*1*0畝、用材林*000畝,村莊森林覆蓋率達**.*9%,總人口1*0戶*2*人,其中,畬族人口占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,是福建省第四期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村南平。
航拍下沙村(央廣網記者 龔雯 攝)
隨著鄉村振興發展不斷深入,下沙村公共服務逐步完善和健全,鄉村文明特色鮮明,集體經濟逐步壯大,村民持續穩步增收,為當地村民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南平。
“化妝整容”小村大變樣
干凈整潔的道路、清澈見底的溪流……走進黃坑村,隨處可見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可喜變化南平。過去,由于村內經濟較落后,道路通行狀況較差,環境衛生也相對薄弱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,下沙村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中之重,昔日坑洼不平的道路變成了平坦寬闊的瀝青路,一條條馬路直達村民家門口。其中,黃坑村主街是南平市首條鄉鎮街道“白改黑”道路,路長1000米。
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村——下沙村(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)
“實現美麗鄉村要有規劃,不能只著眼于當下,要考慮長遠南平。”有著20多年村干部經歷的陳香泉是下沙村黨支部書記、村民委員會主任,對于美麗鄉村建設他有著自己的規劃。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,下沙村融入畬族文化元素開展村容村貌整治,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頭作用,對村干部、黨員實行“1+N”衛生包干責任制,并帶領周邊農戶共同做好整治。2019年,下沙村被評為順昌縣“最美村莊 ”“最美村道”。
下沙村黨支部書記、村民委員會主任陳香泉(央廣網發 童正忠 攝)
多彩畬村展新顏 活力產業富鄉村
在下沙村民宿中,一間名為 “山哈人家”的民宿尤為引人注目南平。
走進民宿,大至整體裝修,小到細節布置,處處彌漫著濃郁的畬族風情南平。彼時,民宿老板王美華正在為預定房間的客人整理客房,“我們村莊變化很大,這個民宿是我自己的房子,前幾年改造成獨具畬族特色的民宿,生意非常好,現在客人多以周邊城市的為主,每逢節假日不少游客組團來玩,品嘗特色美食,感受畬族文化。”
近年來,下沙村堅持以生態優先為理念,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,利用村內國家*A級華陽山景區的資源條件,積極發展特色休閑鄉村產業南平。
九龍廊橋(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)
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,下沙村引入華陽森林發展吉印通對華陽山進行保護性開發,大力發展鄉村特色旅游觀光業,將**71畝生態林入股華陽森林發展吉印通獲取利潤分紅,形成“黨支部+企業+農戶”的模式,每年促進村財穩定增收*0多萬元南平。
據陳香泉介紹,下沙村通過成立股份經濟合作吉印通社,開展“下沙村共享農莊生態銀行”試點,整合優質生態資源、畬族特色文化以及閑置資產,讓“沉睡資源”變“鮮活資產”,通過村、企、民,共商、共建、共創,促進資源共管、共治、共享,實現分散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模式轉變,最終實現村增收、企盈利、民富裕南平。
下沙村村民在村口話家常(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)
旅游業的發展在實現了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增收南平。“我們村有一個亮點,依托旅游發展產業,下沙村現有*家民宿、1家農家樂。在建的康養中心也已進入裝修階段。四分之三的村民都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其中,待投入使用后我們會成立一個民宿協會發揮引領作用,把村民的積極性帶動起來,把民宿做得更好。” 陳香泉看著即將竣工的康養中心介紹道。
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,下沙村將不斷豐富旅游業態,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,讓游客留下來、消費活起來、村民富起來南平。
漫山油茶樹鋪就致富路
“我們這最老的山茶樹已有100多年樹齡,由于不是新品種,產量比較低南平。在價錢好的時候一斤能賣100元,對我們來說,這就是寶貝。”每到秋季,在九龍廊橋環湖道路旁,成片的山茶樹上掛滿了果子,在太陽的暴曬下,不少山茶果已經裂開,露出了果實。
豐收的油茶籽(央廣網發 下沙村供圖)
為做好山茶油品牌,促進村民增收,下沙村成立了山茶油農業合作社,注冊了“山哈人”山茶油品牌,已整合流轉農戶710畝山茶油樹,種植戶年均增收2萬多元南平。同時,為降低油茶加工成本,下沙村已在建一座270多平方米的山茶油古作坊。屆時,村民不僅有自己的茶油品牌,還能實現不出村便可完成茶油的壓榨、加工等工序。飄香四溢的油茶籽,成了村民們的 “致富果”。
文化興村助發展 因地制宜打造幸福村
近年來,下沙村通過堅持生態發展優先、打造“畬族文化特色旅游村”品牌等多種形式給鄉村注入活力,吸引了一批村民返鄉創業南平。
今年*9歲的雷巍是當地村民,201*年他回到下沙村,開始自己種植水稻、畬藥材,養殖雞鴨南平。
雷巍正在畬藥采摘園查看藥材生長情況(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)
“我原來在外面務工,有一次回來看到游客越來越多,并且村里軟硬件設施都做得非常好,讓人很舒服,我就決定回來創業南平。”記者看到雷巍時,他正在畬藥采摘園查看藥材的生長情況,“今年我們會擴大種植面積,這份家門口的工作不僅讓我有了穩定的收入,還可以照顧家中老小。”雷巍欣喜地說。
下沙村畬鄉館(央廣網記者 羅曉英 攝)
畬醫畬藥深植于畬族傳統文化,作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村,下沙村在發展畬醫畬藥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南平。通過土地流轉方式,下沙村申請的畬藥基地審批已通過。在畬鄉館內,陳列的各種畬藥材讓人應接不暇,未來,下沙村畬藥種植規模將不斷擴大,畬藥基地的建成也將為村民增收提供更好保障。
畬族特色竹竿舞(央廣網發 下沙村供圖)
作為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村,下沙村如何讓畬族文化走出“山門”?立足畬族少數民族村的資源優勢,下沙村在保護畬族文化的同時,充分發揮旅游文化名村的資源優勢,將畬族文化與旅游景點相互融合,不僅打造了 “森林康養+畬族文化”等森林康養體驗業態,還掀起了“最炫民族風”,定期舉辦畬族文化節和民俗絕技表演,傳承畬族山歌、服飾、婚禮等項目,舉辦畬族特色節日“三月三”活動,讓游客體驗畬族山歌對唱、畬族舞蹈、畬族美食等畬家文化,連續多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鎮南平。
鳳凰綠雕景觀(央廣網發 吳輝隆 攝)
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深厚的畬族文化底蘊,下沙村從曾經集體經濟收入不到1萬元的農林牧漁村,到現在每年村集體固定收入*0萬元左右,村民人均收入*萬元南平。
鄉村振興東風正興,下沙村已悄然“蝶變”南平。順昌鄉村振興大學堂、生態大棚采摘基地、畬鄉風情民宿……今天的下沙村正以全新姿態展示她的新顏。